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

圖片
➢閱讀筆記 l     雖然會被機器取代但人們仍希望人來做的事⇛ 人際交往技能 l    人際交往是人的特有價值 l    社會的運行最終由人掌控且服務於人 l    每個人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有同理心,專業知識是需要的,但並不是關鍵 l    未來最重要的 3 個能力 1.          同理心: ü   有助於相互理解 能做出更正確的判斷與洽當的回應 2.          團隊協作: ü   有助於激發創造力 團隊研究的結果遠遠超過個人,創新需要不同事物知識的碰撞,思想流動模式 3.          講故事的能力: ü   有助於觀念表達 好的故事有感染力更容易被記住,故事講述者的內心情感易與人產生共嗚,這是機器無法達到的 l    不易被取代的工作 1.          決策型工作 2.          服務型工作 l    回歸人的本性 ( 同理心、慷慨、互惠、重視人與人相處的價值 ) l    未來感性更值錢 l    很少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容易被取代 ----------------------------------------------------- u   以上除非未來的機器人完美到跟人一樣作者的觀點就不適用了 相關文章(商業週刊)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9647&type=Blog 未來有一半工作被取代,文科生最吃香!李開復給現代父母的 3 個良心建議

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組合式讀學術」翻轉無奈人生,40歲擁有千萬10桶金

圖片
➢閱讀紀錄 目標是為了實現而存在 夢想是為了成真而誕生 最可靠的,就是無論處於何種環境、要面對什麼樣的目標,都能夠提升個人實力,憑一己之力開拓康莊大道的力量也就是「 自學力 」 藉由掌握學習技巧進而享受學習的樂趣,為自己裝上 縱使不在別人的要求下,也能持續學習的 自學引擎。這正是從零開始累積,達到滿分人生的力量 只有貫徹快樂學習的學習方式,才算得上自學 當求知樂趣有如跳動的心臟般達到高點時,才是真正的自學 沒有受到其他人的強迫,只為了達成自己心裡的夢想和目標,讓自身得以成長的學習過程 能否讓學業與事業無縫接軌,其差異與當事人究竟是因為師長或父母的要求才讀書,還是在獨立思考後為自己學習,也就是有沒有曾經自動自發實踐所學有關 大學考試不會是個人學歷的頂點,也不是學習的終點。只要抱持好奇心實踐自學,終其一生持續學習,才能生存下來,進而開創全新的時代 短期自學法,跨越眼前難關 - 能夠在目標期限內通過考試,考取證照、語言測驗成績達標還能順利前往海外留學的具體學習方法 中期學習法,輕鬆提升學養 - 在短期內無法看到成效,廣義的學習,也就是提升學養、拓展個人視野的行為,其實是對人生影響深遠的重要因素 所謂提升學養的行為,指的是透過閱讀與生命經驗培養,有別於工作或專業領域的敏銳與體悟,透過文章或創作的方式展現的外在表現 長期自學法,持續實現目標和夢想 - 為自己而學,無論在任何條件或環境下不管是長期作戰或短期決勝,擁有能夠獨立、持續完成各項目標,取得最後勝利的能力才是最強大的 向周遭宣示目標,是自學成功的關鍵 徹底研究成功案例,建構實際可行的學習策略 模糊的願望變成有完成期限的具體目標吧 自學的關鍵,就在於個人學習的規劃。達成目標的期限最好設定在一年內 規劃好一年內該做的事情,就會落實為今日成長的台階 想要實踐自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習慣 讓自學融入日常生活 自學最容易陷入的困境,就是一下子把難度拉得太高,挑戰過於困難的問題,而導致學習受挫情形。話雖如此反覆練習太過簡單的事情不但難以進步,也很容易感到厭煩 要了解如何適度學習,首先要做的就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圖片
➢閱讀筆記 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 選擇將每天的生活過得有意義,那麼就值得擁有優渥的薪資和高品質的生活 今日事、今日畢明日愁、明日憂。良好的心態和習慣會牽引著擁有這股神奇能量的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拖延於事無補,抱怨只會加重生活的煩惱。 請千萬不要在人生還未全部展開之時,就先被自己設下的坎給攔住了前進的腳步 未來過得怎樣,都取決於現在是怎麼狀態的你 日復一日的把那些會讓你更美好的小小習慣執行下去,相信我時間會饋贈屬於你的美好 生活並不會遵從個人的願望發展。改變隨時有可能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們不能改變無常,我們能改變的只有對待無常的態度 自律的人,才能擁有更多可能性,更幸福的人生 努力的人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運氣。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辭 你的每一項選擇,無論結果好壞,就是直接由自己來承受的 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精力有限。我們這ㄧ生能夠到達的地方,能夠欣賞的美景,能夠經歷的事情,能夠擁抱的人,都太難得 能夠打敗ㄧ個人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壓力,而是自身的情緒 給負面能量ㄧ個期限,ㄧ個小時、ㄧ天或一週。低谷期總該有個期限,你必須逼自己ㄧ把 並非世上人人皆你父母,沒有人有耐心慢慢等著你悔悟 嚮往遠方,那就現在拔錨起航;嚮往金錢,那就現在積蓄擁有它的資本;做好現在,你期待的美好終將到來 在感情裡,我們都應該尋求情緒更為穩定的另一半。情緒穩定是成年人的必備的品質,在愛情裡尤為重要 唯獨自由平等的靈魂才能在漫長的生命中互相欣賞,結伴同行 在情感方面,克制自己的慾望,是ㄧ種成熟的表現。如果任由其氾濫,可能會獲得ㄧ時的歡愉;但長久來看,傷害的不止是你愛的伴侶,還有你自己。 自律的人,把精神放在約束自己身上,從自身出發,提升自己,成為更能滿足伴侶和需求的另一半。而懦弱鬆散的人,總是期望別人愛他ㄧ百年不動搖,迷戀止步不前的他,無底限包容幼稚的他,這是不現實的幻想。想要留住愛人,唯一的方法是與他共同成長 如果對現狀不滿,覺得龍游淺水,虎落平陽,懷才不遇,最好的辦法就是閉起嘴,收起所有無用的抱怨,分析現狀,想辦法改變自己。與其羨慕別人生活光鮮亮麗,不如讓自己也活成讓別人羨慕的樣子。 年輕的時候一定要

哈佛第一名的自學法 教孩子面對考試、管理時間、克服失敗的5堂課

圖片
➤閱讀筆記 哈佛的人才教育中,教授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通常將此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對現有的知識提出疑問,養成勇於質疑、善於質疑的學習習慣 盲目質疑者-在看待任何事物時,通常只要發現ㄧ點可疑之處,即完全否定該事物。 思維簡單者-常被片面思維影響 善於質疑者-經過通盤考慮後,不放過任何可能性,即善於從枝微末節中尋求逼近真相的突破口,也善於剖開主幹直接把真相找出來 質疑通常是產生創造思維的基礎和動力,也是激發創造性思維最有效且持久的因素。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因此當你對現有的權威或真理產生疑問時,不須將它埋藏在心裡,不畏質疑的精神會為你帶來奇蹟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如果疑而不問,那麼思維的鎖鏈將分裂,獲得新知的途徑也會被斬斷 思考越深,提出的問題就愈有意義 質疑能引起關注,並誘導思考問題的根源 質疑帶來創新-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將無法超越前人,畏懼質疑將難以創新 「質疑、反思、重建」,我們應在先賢的知識基礎上勇於質疑和反思,打造獨立思考、踏實研究、善於創建的思考模式 「勇敢質疑」不等於叛逆,而是學習的基礎 勇於質疑不代表目空一切地叛逆,權威之所以為權威,是經過長時間的理論與實踐驗證後的結果,總有ㄧ定的可信度。在質疑權威之前,請以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態度來評判 在質疑他人時,請給予足夠的尊重 質疑不是補風捉影,而是在窮盡各種可能性、深思熟慮後再下結論。只會說不,卻不知道為什麼不的質疑方式,是無效且無知的 培養質疑精神的目的,在追求知識與真理,而非暴露自己的無知 確立提問目標-這能降低隨意性和盲目性,而提出的問題要圍繞主題,切記思考不要過於發散,導致偏離主題 充分準備-提問前需要充分準備,思考後再發問、實踐之後再提問 找準時機-恰當時機提出恰當問題 注意實用性-過於理論沒有實用性的問題如「相對論」「黑洞理論」,沒有太大的意義,不適合於課堂提出質疑 注意適量原則-每次提問的數量不宜過多,因這樣不利解答,也不易消化 考試這回事:該重視的不是分數,而是學習態度 在高中生涯,沉穩心細是ㄧ種習慣,也是需要修煉的重要課題。 粗心其實不是先天個性,而是心智發育不健全的指標 哈佛大學指出造成粗心的原因之一,在於有些人只注重

閱讀的力量

圖片
➢閱讀筆記 閱讀可以訓練理性的思考 藉由偵探小說培養邏輯能力,李家同推薦「主教謀殺案」、「一個都不留」 長期看偵探小說所鍛煉的洞察力,檢驗小說邏輯與架構的原理,也可以運用到各種社會事件的觀察與評論 閱讀,有時帶來的是一種反省的力量 李家同 長達20年的教學生涯,有時看到研究做得好的學生因優秀而驕傲,他就會特別帶領學生閱讀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作品,讓他們看看真正優秀卻謙卑的人,對李家同來說,諾貝爾文學奬提名人遠藤周作的「深河」就有這樣的魔力 這世界多幾個頂尖的人真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如果多一位有愛心的人,就會變得不一樣 「動物農莊」- 動物反抗人類,卻又建立了他們自己的獨裁社會,這是何等諷刺的故事,這本書應該使世人有所警惕,當我們看到世上有不正義的情況,當然希望不正義被正義所取代,但是正義是盲目的,取代的結果往往是被壓迫者變成了壓迫者,要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光談正義是不夠的 閱讀人物傳記是生命的路標、指引與標竿,我們可以從傳記人物的傷痛血淚中,粹取可貴的智慧、動人的真情,以及人生面對無可奈何之事的釋然與包容 人可以從工作中退休,但無法從人生中退休 「讓天賦自由」- 你的夢想是什麼?它也許是心田裡的一方淨土,偶爾踏入就心曠神怡,找到了力量繼續應付紅塵滾滾。但肯.羅賓森爵士,在本書告訴你,如何讓夢想活出自己,四個關鍵問題:天資、熱情、態度及機會,只要你願意,就能找到自己的天賦 生命是一種選擇,而選擇的能力便來自閱讀,生命需要重新想像,想像的能力也來自閱讀 人的一生要寫一些文章和別人分享,不然就做ㄧ些事讓別人寫 人不必畫地自限,不能妄自菲薄 「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作者高希均 想打開成功之門,第一步就是先找到鑰匙,而那把鑰匙就是「知識」 懂得分享,才能賺到心靈的富足 「我要做個有選擇的人」不願意被媒體和資訊控制的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說,人最寶貴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閱讀正可以幫助他保有這個能力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作者村上春樹,本書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作家村上春樹,以自己持續跑步的行為為軸心的手記

刻意練習

圖片
➤閱讀筆記 每個人天生都具備塑性和適應力極高的大腦,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就可以發展出魔法般的神奇能力 研究大腦的學者逐漸發現大腦的適應力遠超出想像,就連成人的大腦也不例外,這意味著你我可以十足掌握大腦所能 大腦會以各種方式重建自身回路,來回應適當類型的刺激。神經元之間建立新的連結,而既有的連結可能會增強或變弱,大腦的某些部分甚至可能長出新的神經元 研究顯示年幼孩童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較成人佳,因此有些能力只有在 6 歲、 12 歲或 18 歲前才培養的出來或是比較容易培養,儘管如此大腦和身體在整個成年期依然保有相當的適應力,讓成人、甚至長者也有可能透過正確的訓練發展出廣泛多元的新技能 理論天生基因在那些「有天賦」的人的成就中扮演何種角色,他們擁有的主要天賦,其實是「人類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而這項天賦我們每個人都有,那些佼佼者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利用 我們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力超出想像 人的大腦有適應力,而訓練可以創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技能 投注足夠的時間與正確的方法練習,才能有所進步,別無他法 任何領域裡最有效、最有用的練習方式都是藉由掌控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一步步創造出之前不可能擁有的能力 目標練習法有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 目標練習法講求專注 目標練習法需要意見回饋 目標練習法要求跨出舒適圈 離開舒適圈意味著嘗試去做之前做不到的事。 設法克服障礙,找到出路 克服障礙之道不在於「更加努力」,而是「嘗試新方法」 除了目標練習還要找出維持動機的方法。 身體的某個系統例如某些肌肉或心血管系統,飽受負荷到無法維持恆定性,身體便會有所改變,以重建恆定性 必須不斷挑戰極限,好讓身體一直發生代償性變化,但若把自己逼得離舒適圈太遠,又有可能造成傷害反而導致退步 訓練對大腦的影響因年齡而異,兒童和青少年大腦的適應力比成年人好,所以同樣的訓練用在年齡越低的人身上越好,例如將細小的嫩枝稍微朝正常生長的反方向彎曲,會大大的改變嫩枝之最後長成的位置,而對已經長好的樹枝施力效果真的有限。 刻意練習的目標不僅是發揮潛能,還要打造潛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 心智表徵 - 心智所能處理訊

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

圖片
➧閱讀筆記 再微小的選擇,都會影響未來的人生 人生的雛形,是由一連串的選擇塑造而成的 領著底薪過活那幾年的人生輪廓, 說穿了也只是自己一連串錯誤選擇造成的結果 你將會發現,現在一直領著翻不了身的薪資和身陷困境的人生, 只是剛好而已,那些自己在過去埋下的小種子(選擇), 理所當然會在眼前或往後的未來裡發芽 助長一切錯誤的,就某種層面而言是自己 罵政府、學校、長輩、制度、經濟是起不了作用的,真正有用的方式, 是在人生中做出的抉擇,那才會在根本上改變人生走向 人生中一切行為的公式=資訊x思考 當一個沒有特定想法的人被灌輸資訊時, 他的決定很容易缺乏邏輯思考與理性決策, 而沒有想法卻是多數亞洲小孩成長過程的共同問題 想辦法找尋大量資訊 線性思考模式,讓你的技能一文不值 雖然「獲取大量資訊」是首要條件,但關鍵還是要以「立體的思維」 去分析手中握有的資料,才不至於用單一的線性思考以果導因、 依偏見下結論 關於立體思維,除了正面影響外,他的主要益處是: 思考會在無形中將自己的優勢置入選擇裡,並且看見未來趨勢 別傻了,一技之長已不夠用 如果你還沒有清楚認知到自己的工具為何,或是到底能有什麼工具, 那根本就快被市場淘汰了, 最後你只能以極度低廉的交易跟資方或市場交換報酬。 工具如果是一個用來完成工作、解決問題的器具, 當市場上只有少數人擁有這項工具時,它肯定會有一定的價值, 但如今市場上充斥這項工具時「削價競爭」是絕對無法避免的。 第二技能跟一些課後、下班後的興趣養成還是有些不同, 興趣不必刻意經營,也不必想著商業化, 更不一定要與目前或是多年累積做的事找出連貫點 第二技能的養成,是富含計劃性、連接性的,以極小化風險, 極大化額外收入的可能,也能探索人生新舞台、新方向與機會點, 同時可以不必急於拋棄現有的生活與工作, 不必一定要在現實與夢想中立刻做抉擇。 你為自己累積的價值是什麼? 不要把國界放在眼裡,商機就是你自己 能運用手邊的科技與網路,讓其取代自已缺少的工具,就算只有「 破英文」也可以跨越國界與文化藩籬。 人生最大的風險:平凡又遺憾 從最拿手的小事開始,發揮

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

圖片
➣閱讀筆記 光看學生的成績和測驗分數是看不出問題的。事實上根據傳統的測量方式很多中國學生表現得都很好,在清華大學幾乎所有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優秀的成績,很多人到清華依舊取得分 A 級成績我們稱為「 A 」學生 A 學生的成績和測驗分數很高,但缺乏在今日社會成功所需要的創意和創新精神。中國需要一 X 的新學生, X 學生願意冒險嘗試新事物,他們急於確認「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單純解決「課本」上的問題。 X 學生能想出最創新的點子,以及有創意的新方向 今日的小學生,大約有 ½ 的人長大後會從事現在還沒有發明的工作。想要活耀於這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並有創意的思考與行動,變得比以前還要重要。 幼兒跟周遭環境互動時學習效果最佳 想像、創造、玩樂、分享、思考這五個方式一再的重複稱為創意學習螺旋 創意學習螺旋是創意思考的引擎。   培養創意的最好辦法,就是支持人們「以熱情為基礎發展專案,秉持著玩樂精神,跟同儕一起合作完成」 專案( Project) 、熱情( Passion) 、同儕( peer) 、玩樂( play) scratch 依循這 4 個準則 創意是 1% 的靈感加上 99% 的努力 創意是結合了好奇心、探索有趣的實驗、以及系統性的研究 孩童天生就有創意的能力,但他們的創意不一定會自行的發展,我們必須培養鼓勵支持孩童的創意 不該以一小部分的你來定義你,其實社會看待你只是個小不點,但其實你要巨大得多 社會上會有很多人對你貼標籤,但人其實更為複雜美麗與令人驚奇 學習 Scratch, 我更有自信去嘗試新事物、表達自己也對冒險與犯錯更能從容以對 根據自造著理論最有價值的學習經驗,來自於主動參與設計製造和創造某樣東西也就是自造學習的時光 根據皮亞傑的建構主義認知學習理論孩童是主動和知識建構者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孩童不是獲得概念而是會自造概念 把孩童視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非「被動的接收者」。孩童建構知識最有效率的時候就是在他們主動與真實世界建構時;換句話說就是在他們成為自造者的時候 程式設計一直被視為專業活動,只有具備高等數學知識背景的人才能接觸。但派普特把程式設計視為「在電腦上創造事物

2030年僱用大崩壞

圖片
➤閱讀筆記 「人工智慧」是指利用電腦從事腦力工作的技術 「泛用型人工智慧」是指跟人類一樣擁有智慧從事各種工作技術 現今世上存在的人工智慧全部都是「專業化人工智慧」只能解決一種專業化領域的問題,如Siri就是以操作iPhone等行動手機的專業化人工智慧 技術性失業是經濟學的術語,意指因科技技術的進步所引發的失業 技術性失業不是最近才出現的,而是在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期就已存在。資本主義就是「機械化經濟」 技術性失業只不過是暫時性的問題。比如紡紗機跟織布機節省的人力,使得便宜的棉布得以穩定供應。結果穿著內衣褲的習慣變得普及,棉布的需求量大增,反而增加了工廠勞工的需求 技術創新或是新的商品跟服務都可以創造出就業機會 「勞工流動」是經濟學術語。指勞工從某個行業移動至另一個行業或是從某個公司流動到另一個公司 經濟蕭條引發的失業問題較為迫切,包含經濟學家在內大部分的人都不太關心技術性失業的議題 目前就業市場對能夠應用資訊科技、擁有高階技能勞工的需求大增。而這個現象的背後代表著低技術性勞工容易被資訊科技取代,需求降低。 近年來容易被取代的低技術主要是「行政事務」的工作及「勞動工作」 目前有三種難以被自動化取代的能力分別為「創造力」、「社交智慧」、「辨識和操控能力」 電腦超越全體人類智力的那個時間點稱為「奇點」(singularity ) 當AI系統超越整體人類的智力時,便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了。奇點也包含了「過去的法則皆無法適用」、「會發生超乎想像、無法預測的是」 GNR為基因工程(Genetics)、奈米技術(Nanotechnology)和機器人工學(Robotics)的簡稱 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使「人造肉」成為可能。「人造肉」的技術不需要畜養活生生的動物在工廠就可以製造出肉食 奈米技術的發展運用於科技醫療技術。例如白血球會吞食侵入人體的細菌。注射能夠發揮白血球功能的奈米機器人到體內,讓奈米機器人游動於血液當中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奈米機器人也渴望實現殺死癌細胞,治療動脈硬化等疾病 AI科學家研究「意識上傳」(Mind uploading)的技術將成為可能。用奈米機器人徹底掃描大腦的特徵已獲得的數據為基礎,在電腦上完整重現那個大腦,如此一來大腦主人的記憶人格跟想法等,全都可以上傳至電腦 從中世紀的人的角度來看,我們用遙控器

你要嘛出眾 要嘛出局

圖片
➤閱讀筆記 忙起來世界才是你的 心理學研究中關於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壓力區 在舒適區我們得心應手每天處於熟悉的環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際甚至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這個區域中的人合適感到很舒適 但舒適區待久了無疑就是溫水煮青蛙 舒適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天無所事事,另一種更可怕,因為很難意識到,就是無意有規律的循環。而後者更是許多人的生活狀態:看起來很努力看起來很累很忙不過是無意的循環著,這樣的生活過著只會覺得舒服卻沒有本質的變化 走出舒適區並不是盲目的辭職,相反的你應該有一份能活下來保底的工作 真正的強者,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經歷滄桑,化解了迷茫,學會了堅強,懂得療傷。他們在哪裡都能活,哪裡都是舒適區,哪裡都是自己的天堂 所有的人都一樣,都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不過總要經過大風大浪才知道海闊天空的美好總要經過狂風暴雨,才明白春暖花開的意義 既然年輕,總要忙起來,才懂得閒暇的可貴 知識爆炸的今天,網路給人帶來了太多的便利,幫人利用了許多零碎的時間,這些資訊、信息、熱門話題大量衝擊著我們的生活,可是這些東西很難變成能幫助自己的知識 真正的知識,是需要長時間的深度總結、撰寫、思考才能擁有的。每天我們讀到的資訊,不段更新、不斷爆炸著。其實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熱門話題,有些甚至是廣告 呼嘯而過的資訊,我們把它們稱為垃圾資訊,頂多給別人帶來一些可談論的資料,卻很難轉化成知識讓人提升自我,真正能轉化成知識的是少部分的資訊。而這些知識來自於長時間的思考和廣泛的涉獵。 隨著資訊活得越來越容易,當大量的資訊和新聞呈現在你面前時,你要做的,不是都記住而是做刪減。一個會做減法的人會刪除無效資訊的人,一定是一個明白自己要什麼的人。總是跟風,一昧的追求主新事物,從不問自己要什麼,這樣的人很難成長 資訊爆炸的年代,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全部閱讀、照單全收而是問自己需要什麼,然後查閱需要的資訊看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資訊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控制人的。人也一樣,應該去控制注意力,而不是被焦點控制,無目標的到處行走 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點,他們特別珍惜時間,他們會利用寂寞的時光打造出一個更好的自己,不會在寂寞的日子裡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圖片
➤閱讀筆記 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們成功的秘訣為「他們不厭惡失敗的心態」「從經驗中學習」「面對風險」「遠離舒適圈」「樂觀的看待失敗」 「成長心態」指要發揮個人潛力別無他法,只有親身挑戰,眼前的難關正是自我成長的絕佳機會 「定型心態」是指深信自己的能力、智力與才能都是固定不變的一種心態,抱持這種心態的人只要一遇到挫折幾乎都會立刻放棄,再去尋找其他能力及成功的事情來做 抱持「成長心態」的人具有能忍受困難、找出工作意義,長期下來會比較容易成功 「成長心態」裡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影響自己的人生」 想要抱持著「成長心態」必須先改掉「小鴨症候群」此症後群的第一個症狀是深信所謂的成功就是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第二種症狀是深信必須使別人認為自己從不費力地追求成功 失誤無法避免,重要的是該如何應對 有時候他人的想法是我們重要的情報來源,幾乎沒有一家新創企業能靠一人獨自打天下就成功的。 正確在意「他人看法」的方法,接受「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意見的事實 尋求該如何達成目標的建議,而非徵求是否該追求目標的意見。要具體行動,不要問對方「自己的想法妥不妥當」,該問對方「最佳方法」並請對方支持自己 在重要目標上設定專屬自己的「成功標準」 有時候我們能從失敗跟來自他人的回饋中,獲得讓自己升級的必要請報 培養自信的最佳方法是回顧自己至今所有成長過程 很多人為了紓解自己的不安及沒自信就會開始說些負面批評 把焦慮視為能量或刺激並且接納他,將協助你有能力去面對難題 相信觀眾都在為自己加油表現會更亮眼。擔心觀眾批評或稱讚自己,自己如何看待觀眾的想法才是克服焦慮與怯場的關鍵。 時間管理建議:1小時裡即使有一堆必須完成的課題等你完成,就算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也只能以45分鐘為單位去做,然後剩下的15分鐘內一定要去做些會讓自己開心或是豐富心靈的事 認為「壓力有害但無法排除」的這件事會成為引發不安憂鬱及情緒低落 壓力會給予人們動機和活力、對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有幫助,壓力是不可迴避的如果能夠發掘「壓力的優點」就能有效降低我們感到極度不安、情緒異常低落的可能性 調查結果顯示「壓力指數」越高的國家更富裕、國民的幸福感或滿意度也相對較高 試圖避開壓力的人更容易感到不安或情緒上的低落 對抗不安憂鬱的特效藥是,運動、散步與朋友或家人及寵物度過的時間,以及花費在按摩、冥想、瑜珈

一流的教養

圖片
➤閱讀筆記 讓孩子自由地做決定,協助孩子活出自我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但也給予充足的意見 提供各種選項,讓孩子做最後的決定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尊重孩子的個性 與其「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不如「對他人有幫助」 從「小地方」建立孩子的自信 針對相當有自主性的菁英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並且訪談企業領袖當問到自己受過的教育方針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異口同聲回答:「讓孩子自己思考想做什麼, 然後自己做決定」也就是自主教育的重要性 不要以「因為別人這樣做」作為自己判斷理由,「即便行動相同, 是否為自己思考之後的結果才是最重要」 不要隨波逐流,不要以他人為基準決定自己的職涯發展 國際一流企業人才,在年幼雖然不曾被唸說「要好好的唸書」 但父母時刻的提醒督促要好好的思考也常被詢問「自己喜歡什麼? 想要做什麼?」等問題,藉此學習到掌握自己的習慣 跨國企業的徵才面試或是決定年終奬金的人事考核都是將「 這個人有沒有自主性」或「是否有自我標準」作為考核基準 相較之下二流的「被動型菁英」總是等待上司的判斷, 只以自己的意見是否跟周遭相同,以他人作為判斷標準 給孩子自由不干涉,並不是毫不關心不詢問, 而是需要經常掛念且持續的給予支持與充足的意見 被強迫的才藝學習不會持久, 孩子內心如果覺得被爸媽強迫再怎麼樣也不會主動 如果不讓孩子養成自己做決定的習慣, 便是扼殺了他們自主性的嫩芽。會使孩子變成「 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什麼事都無法自己做決定、 毫無領導能力」的大人 以小見大,日常生活的的大小事,只要是孩子的事, 就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父母的教育方針才能確實的傳達給孩子們。 父母在給予充足意見與選項下,請大膽地相信孩子, 放寬孩子的決定權 讓孩子自己設定目標,沒有孩子會朝向討厭的目標努力 「決定權」能培養自主性、思考能力與決斷力。 與孩子一同討論思考各種風險,假設多種可能,讓孩子訂定目標, 選擇並決定達成目標的最佳方法 反覆思考的過程, 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與決斷的能力並且學習獨立自主 父母給孩子零用錢時可以要求孩子說明「為何需要這筆錢」「 想要在什麼時候用這筆錢,必須花費

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發展正向性格,培養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恆久能力

圖片
➤閱讀筆記 毅力、好奇、自我控制、樂觀和自我察覺等非認知特質又稱為品格力 與其把非認知能力當作是可以教授的技能, 我的結論傾向把它們看作是孩子成長「環境」的產物 近幾年來我們已經越來越了解,惡劣的環境對兒童早期發展的衝擊。 有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即使是在初中及高中孩子的非認知能力絕大部分 是出生環境的反應,這環境也包括他們就讀的學校。 出生逆境的孩子除了缺乏健康的飲食和教育資源, 還有另一個主要因素「壓力」,隨著時間拉長, 來自特定環境因素的不健康且持續累積的壓力, 其實遠大於過去能理解的範圍而這種壓力會破壞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 全發展。 壓力會影響腦部發育特別是在幼兒早期面對高度壓力, 會阻礙前額葉皮層的發育。 這部分是控制我們最精細也最複雜的智力功能的大腦區塊。 此外還包括情緒和認知方面自我調節的能力。 對於大多數的兒童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是他們經驗到的「關係」 如大人平日與他們互動的方式,兒童發展情感、 心裡和認知能力的初始與首要環境,就是家庭更具體來說,是家人。 如果孩子的照顧者是一名敏銳且按部就班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情緒, 孩子更能明白自己也有能力管理並處理情緒, 就算是強烈而負面的感受也沒有問題。 兒童期負面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有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 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回應。 兒童期指的是出生到六歲之間, 特別是三歲前又稱為幼兒期那幾年是兒童發展中, 同時存在機會與潛在危險的重要時期兒童大腦在這幾年間的可塑性最 大,對於來自周遭環境的線索影響也最敏感 富裕家庭的孩子平均有更多機會接觸書籍和其他紙本材料, 另一點很重要的是, 富裕的父母跟孩子說話的頻率比低收入父母高而且使用的詞彙也更複 雜。這些趨勢使得低收入學童進入幼兒園後, 在詞彙能力與語言理解的測量表現明顯不佳 如果我們想要介入五歲之後的弱勢兒童環境, 應該把焦點放在學校而不是家庭,這會是比較容易且有效的著力點 神經系統的情緒與焦慮負荷太重會使學童分心。 課業內容會越來越複雜, 孩子就落後了一旦他們落後就感到自己不夠好也更不喜歡學校了, 這樣一來壓力更大並且導致教室中的行為問

夢想不會逃走 逃走的往往只是自己

圖片
➤閱讀筆記 所謂的契機,其實就藏在日常生活微小的細節當中 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而改變人生 明明腦中有感動,卻找了各種理由不去行動,等於自己親手扼殺了自己的可能性。 邊做邊想。不親臨現場思考,就無發正確的判斷事情。所以在真正嘗試之前去思考「我到底是不是和做謀件事情」並沒有用,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邊嘗試一邊思考。 緊張與恐懼能夠讓自己成長,人在絕境時總是會想辦法生存。 行動力其實是一種習慣,因為想去做而去做只是個間單的思考習慣而已。 如果要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才行動,那麼什麼事都無法起頭,總之不需要煩惱太多。先放鬆心情從自己想到的事開始嘗試就好 停下來煩惱也找不到答案。一邊走一邊思考,一邊行動一邊思考。因為世上的一切都在不斷流動。 要開始任何新嘗試時,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覺悟。一旦做出決定,一切便會開始啟動。 所謂的覺悟就是告訴自己,做到成功為止絕不放棄,最後一定會成功 頭腦越簡單的人,行動越有力量。 重要的不是選擇什麼,而是選擇之後如何活出人生 假如猶豫不知該如何選擇,那麼不管選擇哪一邊都 , 把它當成最好的選擇 , 因為我們無從確認選擇另外一邊的結果,所以只能把自己選擇的道路當作最好的選擇繼續往下走 當一個百分之百的吸收體,從他人身上學習或許就是一種力量 若堅持一切都要自己思考只會阻斷成長 如果直接將眼前所見耳中所聽的東西表現出來,會讓人覺得是在模仿可是一旦真正吸收了就不單純的模仿,而是受到影響 任何英雄都是從模仿別人開始的。先徹底模仿自己的偶像。漸漸的你的原創性將會在不經意中日漸成形 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人骨子裡都跟自己流動著相識的氣息所以熱血的人不會聚集在冷淡的人身旁一切都看自己 先擁有屬於自己的色彩才能和別人攜手創造出彩虹 總認為自己擁有無限時間的人行動力往往比較遲鈍。而深知人生苦短的人自然會積極行動 說出口藉此整理腦中思緒,內化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我慣用的方式。 不要一味樂觀也不要ㄧ味悲觀,要真實面對。 把自己的人生視為一個故事,當你掌握這個觀點時, 人生將會大大改變 在工作上也是一樣,不可能凡事一開始就順利, 但是把每一件事情慢慢做好,就可以看見未來 我覺得一個習慣意外和突發狀況的「不安定」 的人才最能夠安定 想過安定的生活等上了年紀再說,如果不能努力挑戰, 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