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9的文章

教學力 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圖片
閱讀記錄 近年來教師從教學實務中發展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從過去純粹經驗分享,轉變成實作工作坊。 更棒的是,不僅是教學經驗,更將學術理論結合現場實踐,建立出有學理,並兼具現場實踐經驗以及操作方法的完整教學論述。 傳統教育習慣給予學生的知識,僅是一種基本概念,但我們在未來世界將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需要全新的解決方法。 當學生的學習形式、學習態度、學習內容一旦跟不上未來的需要,學生就會被淘汰。 學校教育要如何讓孩子自己能掌握未來的知識?那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 必須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過程中,建立起他們自己的能力,例如閱讀理解、分析、思考的能力;批判、媒體識讀的能力;創新與人合作的能力等。 孩子更喜歡的上課方式是「我參與、我困惑、我思考、我學到」 所謂的競爭力,除了知識,還需要專業,專業代表著擁有習得應用先進知識的能力,同時還有創意以及良好的執行力。 自主學習成為我們習得新知識的重要能力。 自主學習的展開,關鍵在於是否具有學習動機,能否找到願意致力耕耘的領域,而自我覺察能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創意常常是無法教的,而是在解決問題中不斷透過跨領域的遷移所引起,當我們善於跨界創意,我們將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我們會開始擁有他人沒有的獨門智慧。 了解他的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為未來所面對的挑戰不再是一個人可獨立完成的,能夠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與欣賞他人,便能與他人協調合作,透過團體之力,才把事情做得更加妥善、完美。 教改是正常的。因為教育必須要跟上時代與社會的變化,才能裝備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 鼓勵學生,不管學習內容吸收了多少,有沒有理解,都一定要說出來,如果能說出哪裡不會就代表他知道他現在學習的困難是什麼,教師或同學才知道該如何與他對話。 分析學生的問題,而不是簡化學生的問題。教師要先洞悉問題的本質,學生現在站在那個位置,教師能為學生做什麼?幫孩子到什麼程度? 教育工作者或許無法突破所有困難,但我們能夠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學會思考與解決問題,陪伴他們認識自己與探索未來。 素養導向的課程發展,其設計是以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的發展為考量,學生不再只是完成教師的指令,而是實際經歷探究的歷程,建構概念。 學生必須先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會產生求知的好奇心去探究。 引起學習動機,不等於

壓力更少,成就更多:讓生命非凡的靜心技巧Ziva

圖片
閱讀記錄 靜心可以分成許多不同類別:專注靜心、禪修靜心、超覺靜坐、內觀靜心 等 這本書中我們將靜心分為三類:正念、靜心、顯化。 不同的靜心法會刺激不同的大腦區塊,需要不同程度的投入和時間,對你的表現也會有不同影響 正念:察覺當下,可以有效協助你面對當下的壓力 正念是一種「引導注意力」的心智練習,練習過程需要專注。留意當下,可以完美的讓你不再執著於過去或擔心未來。 靜心,在我的定義中是要幫助你擺脫「過去」的壓力 靜心能身體深度休息、療癒,這種休息事實上比睡眠更深層。當你給身體足夠的休息,身體就會知道如何自癒,並修復壓力造成的傷害。 無為靜心不需要費力,不需要專心,幸好也不需要努力地「淨空思緒」 有一個工具可以幫助你進入深層休息的狀態那就是:梵咒 梵咒在梵文指的是「思緒的載具」,可以是一個字或一個聲音,用來緩和或安定神經系統,讓人進入更細微的意識狀態,獲得深層、療癒的休息。 「正念」協助你面對當下的壓力,「靜心」讓你擺脫過去的壓力,而「顯化」則協助你清楚思考考未來的夢想。 「高成就人士」每天都想著要進步,希望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比來的時候更好。 「顯化」能讓你看清楚你想要的,進而開始行動,越來越接近目標。 靜心不是宗教活動,也不是一種信仰,而是ㄧ個讓你解除身體壓力並提升腦力的方式。 壓力不等於生產力 壓力和焦慮感會影響你的專注力,降低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就是要教你如何從壓力和焦慮感中釋放自己。 大腦中感受壓力的部分是不懂語言的,必須從身體或化學物質下手。這就是兩倍吐納法的功效。 兩倍吐納法 1.鼻子吸氣,從一數到二。嘴巴吐氣從一數到四。可以不閉上眼睛,也可以走來走去 2.再一次,鼻子吸氣數道二。從嘴巴吐氣,一書到四。 3.以上持續3分鐘,或吐納15回 4.注意呼吸和當下後,想想此刻你最感激的三件事。人無法同時心懷感激和恐懼,感激之情一出現恐懼就會消失 壓力會讓你變笨,因為壓力會消耗你的身體和大腦太多精力,去面對不真實的威脅 給身體壓力並不完全是壞事但長期處在壓力下的生活是有毒的 左腦負責管理語言、判斷、分析、數學、管理工作,對多數人來說我們每天不斷地鍛煉左腦 右腦負責當下、直覺、靈感、創意、音樂、心有靈犀。右腦讓我們可以用創造力解決問題,用更創新的方法面對問題 靜心可以改變大腦,平衡左右腦